DB4101∕T 109-2024 少林小红拳(郑州市)
ID: |
28E8721E831347B7B100E30F5CF7BD32 |
文件大小(MB): |
0.66 |
页数: |
27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1.040.97,CCS A 20 4101,郑州市地方标准,DB4101/T 109—2024,少林小红拳,2024 - 08 - 16 发布2024 - 11 - 16 实施,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101/T 109—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风格特点1,5 型1,6 法2,7 套路.2,参考文献 23,DB4101/T 109—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郑州市体育局提出,本文件由郑州市少林武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ZTC0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登封少林永智传统文武学校、登封林峰少林武术中等专业学校、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郑州市体育局、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大学武术文化研究所、河南省武术协会少,林拳研究会、登封少林武术中等专业学校,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刁山多、刁会音、谢乐君、张维旭、李旭涛、穆明涛、付国豪、孙鹏、周佳幸、,刘帅杰、王纪伟、巩鑫君、李志强,DB4101/T 109—2024,1,少林小红拳,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少林小红拳的风格特点、型、法、套路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少林小红拳的传承教学、演练与比赛,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少林小红拳,具有历史性传说故事,由小洪拳演变而来,故称小红拳,4 风格特点,结构严谨,动作灵活;拳打一条线,滚出滚入,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有“拳打卧牛之地”之,称,少林拳之母拳也,5 型,5.1 主要手型,5.1.1 虎头拳,手掌立直伸开,四指卷握,拇指内扣于食指和中指上,拳头紧握,5.1.2 柳叶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扣于虎口处,立掌,5.2 主要步型,5.2.1 弓步,两脚前后站立,前腿屈膝半蹲,脚尖微内扣,后腿蹬直,脚尖斜向前方,5.2.2 马步,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脚尖朝前,上体直立、敛臀,DB4101/T 109—2024,2,5.2.3 丁步,一腿屈膝半蹲,另一腿脚尖点地,靠于屈蹲腿脚弓内侧,大腿接近水平,5.2.4 仆步,一腿屈膝全蹲全脚掌着地,另一腿平铺伸直,平铺腿全脚掌内扣着地,6 法,6.1 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6.2 眼法,落望天、起望前,神勇随势,6.3 身法,身以滚而动、起横落顺,6.4 步法,垫、上、跳、扫、踩、脚起望膝,膝起望怀,6.5 腿法,6.5.1 外摆腿,支撑腿直立,全脚着地,摆动腿上踢、向上、向外,经面前向外侧做扇形摆动下落,同时,两手在,额前依次迎拍脚面。上体保持正直,动作快起轻落,两眼目视前方,6.5.2 踩脚,支撑腿直立,全脚着地,右腿向前,脚面绷直弹出,右手由腰间抢出翻掌迎击脚面,6.5.3 扫腿,左脚微蹲,全脚着地,右脚脚尖贴地,由右向左向后画圆扫出,6.6 肘法,6.6.1 盘肘,拳抱腰间,拧腰顺势曲肘向前盘肘,拳面紧贴心窝,拳心向下,7 套路,7.1 动作名称,少林小红拳动作名称见表1,DB4101/T 109—2024,3,表1 动作名称,第一段,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1 起势2 预备式3 怀中抱月4 白云盖顶5 上步推掌,6 抱手束身7 上步推掌8 转身扳手9 上步推掌10 转身捧腿,11 外摆斜形12 压手束身13 劈腿斜形14 仆步撂手15 老虎大张嘴,16 左右云顶17 跨步七星18 马步单鞭19 抱手束身20 上步抢手,21 旋风脚冲天炮,第二段,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22 蝎子摆尾23 老虎大张嘴24 上步推掌25 退步抢手26 转身扳手,27 上步推掌28 提膝捧腿29 踩脚盘肘30 压手束身31 上步劈腿,32 右盘肘33 仆步撂手34 老虎大张嘴35 左右云顶36 跨步七星,37 马步单鞭,第三段,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序号动作名称,38 抱手束身39 上步抢手40 踩脚右推掌41 左推掌42 右推掌,43 踩脚左推掌44 右推掌45 左推掌46 饿虎扑食47 海底炮,48 黑虎掏心49 摘耳炮50 满肚痛51 滚手束身52 左推掌,53 平心炮54 五花坐山55 收势,7.2 动作图解,7.2.1 起势,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掌附于大腿外侧,掌心向里,掌指向下,挺胸抬头,目视前方,见图1,DB4101/T 109—2024,4,图1,7.2.2 预备式,左脚向左平移半步,由掌变拳抱于腰间,目视左侧,见图2,图2,7.2.3 怀中抱月,两拳变掌,由外向内屈肘叠掌于小腹下一寸,右掌在上,左掌在下,两掌心向上,似挨非挨,目视,前方,见图3,图3,DB4101/T 109—2024,5,7.2.4 白云盖顶,右掌向左上方翻掌成柳叶掌,上架于头顶四指处,掌心朝上。同时左掌翻掌到左侧胯部,指尖紧靠,左腿外侧,掌心朝下,目视左侧,见图4,图4,7.2.5 上步推掌,身体左转90°,右掌向左下方翻掌切出,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回拉于腰间,左掌向前,滚动推出成柳叶掌。指尖与鼻尖相平,左肘与左膝垂直一条线,目视前方,见图5,图5,7.2.6 抱手束身,两掌变拳,身体左转45°。同时左拳滚动回收、右拳向前冲出与左拳相交,并向右回拉90°,左拳,向下滚动拧出,曲肘立拳。同时左脚尖向右贴地回拉至右脚弓内侧成丁步,目视左侧,见图6,图6,DB4101……
……